马术文化

草原上的马背梦想——“仙鹤眷恋的地方”

2023-02-10
552

位于四川省西部,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理塘县像是一片人间净土。

“理塘”,系藏语,“理”意为“铜”,“塘”为“坝子”,即广阔的坝子有如铜镜。理塘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,被人们誉为“中华高城、雪域圣地、草原明珠”。不过她还有一个更美的称谓——“仙鹤眷念的地方”。这里的毛垭大草原被《中国国家地理》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6大草原之一。因为地势辽阔,水草肥美,这里成了传统马术的摇篮。

理塘的赛马文化,久负盛名,各类马术技艺猎奇精妙,观赏性和竞技性独树一帜,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。早在300多年前,康巴历史最悠久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庙长青春科尔寺(又称理塘寺,长青春科尔为藏语),就按照习俗在每年藏历六月中举办转山会,以祭拜神山,庆贺丰收。每到这时,村民们都会载歌载舞,涌向草原一同庆贺,而其中的压轴戏就是赛马。1964年理塘县人民政府将这个节日固定在了每年的八月一日,故又称“八·一赛马节”。

赛马节其间,远远近近的人们,驮上帐篷什物,携家带口,来到理塘的毛垭坝草原上扎帐而居。不多工夫,一座帐篷城就奇迹般诞生,几百顶白色帐篷密密匝匝,首尾相衔,势若营盘,组成了一个流动的市井。人群中,最盛装的多半是骑马的把式们。他们清一色的白色藏帽,有的还在帽子上拴一条红丝带。藏袍的色彩,也是五花八门,鲜艳至极。藏袍右袒处,露出雪白的里衣。身上大都挎了红绶带,腰上系了若干彩带,连高筒藏靴也是红黑相间的色彩。参赛马匹皆戴红缨,系铜铃,佩彩色鞍辔。

理塘赛马粗犷豪放,场面震撼,以惊险刺激称雄藏文化区。马术比赛分速度赛、耐力赛、走马赛、马术表演等,马术表演有马背倒立、飞骑射击、马肚藏身、俯身拾哈达等,精彩绝伦,令人热血澎湃,充分展示了马背上民族的强悍豪放。此外,还有背水、捏糌粑、格腾(颈劲比赛)等民俗活动。赛马节期间,前来的海内外观光客常达万人之多。

2005年,四川省文化局命名理塘县为“马术之乡”。2008年6月,理塘赛马会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自2008年“八·一赛马节”停办以后,每逢8月理塘人都会显得有些孤单,草原最美的夏日仿佛也不再那般光彩。于是从2016年起,理塘县决定重办“八·一赛马节”。

人们欢喜雀跃,载歌载舞,当年就有200多名康巴汉子各自牵着自己的骏马来到毛垭大草原,相继表演着藏族传统马术如赛马拾哈达、赛马射箭、马上呷纠(在马跑动过程中,双腿置于马鞍,后背平行或贴于地面)、赛马吾多(牧民用于放牧的甩石绳,一根一米左右长绳中间缝直径5公分的牛皮,中间放石子,握住两头以逆时针在头上以圆形挥转,在一定转数后放掉手仅握长绳一头,石子飞出至100米开外,精准的命中目标)等项目。

随着2016年赛马会的成功举办,2017年及2018年赛马人数不断壮大。为推动理塘马术运动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,把理塘赛马作为理塘打造经典民俗旅游品牌的名片,2019年理塘新建“八·一”赛马场,并尝试将民间游艺、民族歌舞、地方戏曲、传统工艺、物资交流等集为一体,充分展示康藏地区民族的民间文化。此外,还在原有“八·一”赛马会之外新增四场月赛,其中增加了速度赛、耐力赛、走马赛等项目,并在全年举办五场赛事,累计吸引参赛选手1050余人,其中不乏来自甘肃省、青海省等地的选手,累计吸引到场观众8万余人次。2019年8月,理塘县被正式授牌命名为“中国藏族赛马文化之乡”。

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,体育旅游从小众到风口,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及青睐。2020年以来,理塘县以户外运动为突破口,进一步深化“体育+旅游”发展战略,通过5月至10月每月开展一次的赛马活动,促进马术运动的普及与发展,再度成功吸引世人眼球,让理塘名片愈加响亮。“力争将理塘赛马运动打造成为一个常态化、高水准的赛事,带动理塘县人文旅游产业发展。”理塘县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
为让青少年重返马背,深入传承和开发马术文化,下一步理塘还将着力打造“理塘县马文化产业园”,大力开展马术文化教育,建立理塘县青少年马术文化教育基地,把马术教育作为开展素质教育、弘扬民族文化、继承历史传统和带动新型职业化的重要手段。(马术杂志,编辑/吴曼)

编辑:王仰坤

核发: 王仰坤

欢迎光临本站!×
M